外送茶工作者遭遇跨國犯罪集團誘騙至海外‘性剝削’陷阱的真實案例
- g83582
- 8月3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前言
在全球化與跨境移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性產業隱匿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縫隙中,滋生出複雜的跨國剝削網絡。外送茶工作者,本屬於灰色地帶的從業者,由於缺乏法律保障與社會認同,更容易成為跨國犯罪集團的目標。本論文旨在透過真實案例與模擬情境的剖析,全面探討外送茶工作者如何在「誘騙—輸送—囚禁—剝削」的鏈條下,淪入海外性剝削陷阱,並進一步分析法律、國際合作、人權維護與社會救助等層面。
第一章:脆弱群體與跨國犯罪集團的目光
外送茶工作者的社會處境
多數處於經濟壓力、家庭責任或生活困境之下。
缺乏正式契約與職業保障,收入雖高卻極不穩定。
受限於社會偏見,不敢尋求警方或法律協助。
跨國犯罪集團的獵捕模式
假工作仲介:以「陪酒小姐」「高薪伴遊」「模特兒」名義進行招攬。
網路社群滲透:利用交友平台、包養網站、甚至短影音平台進行精準鎖定。
高報酬誘因:營造「海外月入數十萬」的幻象,淡化風險。
第二章:案例重構——被誘騙的過程
初步接觸
外送茶工作者 A(化名小慧),在台北經營定點茶業務,因疫情後生意下滑,生活拮据。
透過熟客介紹,認識一名自稱「娛樂仲介」的男子,承諾赴東南亞「做公關」,月薪可達新台幣 30 萬。
信任建立
仲介提供偽造的公司合約、合法簽證的假影本。
安排試吃宴會,介紹「已成功出國賺錢」的同鄉女子(實為共犯)。
利用「同鄉情感」與「成功故事」淡化小慧疑慮。
跨境輸送
集團支付機票、旅館費,要求小慧護照交由「公司保管」。
抵達當地後,才發現所謂「夜總會」實為地下性交易場所。

第三章:囚禁與性剝削的現實
控制手法
沒收護照:剝奪行動自由。
債務枷鎖:以「旅費、仲介費、住宿費」為由,強加數十萬台幣債務。
暴力威脅:若拒接客,便遭毆打、禁食,甚至威脅拍攝裸照外流。
工作環境
每日需接待 8–12 名嫖客。
缺乏醫療照護,避孕與性病防治皆被忽視。
嫖客若為當地政商或黑幫人士,外送茶工作者更無法反抗。
心理摧毀
長期睡眠不足與恐懼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部分人選擇吞藥或自殘以逃避性剝削。
第四章:跨國犯罪網絡的組織結構
層級分明
上層為境外黑幫或跨國犯罪組織,負責投資與洗錢。
中層為「仲介公司」「陪遊經紀人」。
基層為「抓人頭」的街頭線人或同鄉女。
運作模式
利用多國簽證漏洞,將外送茶工作者輸送至「過境國」。
金流透過人頭帳戶、虛擬貨幣清洗。
與當地警局、海關人員勾結,確保場所不易被查緝。
第五章:國際法律與救援困境
法律適用的落差
在母國屬於「人口販運受害者」,但在目的國卻可能被當作「非法移工」遣返。
國際公約(如《巴勒摩公約》)雖有規範,但執行力不足。
外交與司法合作瓶頸
受害者語言不通,難以表達經歷。
各國警政單位缺乏跨境即時通報機制。
救援實務難題
NGO 難以進入地下場所救人。
即便被救出,受害者多因恐懼報復而不願作證。
第六章:社會與心理的長期影響
回國後的重建困難
社會污名化,媒體標籤「外圍女」「賣淫」。
家人無法理解,甚至拒絕接納。
心理陰影
嚴重的 PTSD、憂鬱、解離症狀。
容易重回性產業,因缺乏其他謀生技能。
經濟困境
債務仍存在,甚至因地下組織追債而再次受害。

第七章:預防與對策
教育與宣導
在弱勢社群中推動「海外工作警示教育」。
公部門、學校與 NGO 合作,建立「受害人案例資料庫」。
跨國合作
強化母國與目的國之間的警政協議。
建立「即時通報機制」:一旦外送茶工作者在外求救,能立即跨國追蹤。
受害者保護機制
提供安全庇護所與心理輔導。
允許合法短期居留,避免被遣返回原國馬上受害。
第八章:案例延伸比較
東南亞案例
菲律賓、越南女子被騙至中東,成為性奴隸。
歐洲案例
東歐女性被販運至德國、義大利地下性場所。
台灣案例
外送茶工作者被騙往柬埔寨「工作」,實則淪為「性+網詐」雙重剝削。
結論
跨國性剝削陷阱的形成,建立在 外送茶工作者群體的脆弱、跨國犯罪的縝密、法律漏洞的縫隙、以及社會歧視的沉默 之上。唯有透過 教育預防、跨國司法合作、受害者人權保障與社會去污名化,才能逐步拆解這張跨國網絡,讓弱勢群體免於再度墜入陷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