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茶女參與「防身術培訓班」以提升工作安全的新趨勢
- g83582
- 8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一、前言
在外送茶行業中,工作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與高度風險。從業者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並且在缺乏法律保障與社會支持的情況下自行承擔安全風險。近年來,伴隨著社會治安議題、性別暴力案件與網路交易風險的提升,越來越多外送茶女開始意識到自我防衛的重要性,並逐漸興起參加「防身術培訓班」的趨勢,試圖以身體技巧、心理策略與情境應對來提升自身的安全保障。本文將從社會背景、風險成因、防身術培訓的內容與成效、心理層面影響,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進行系統分析,並結合從業者實務經驗探討其價值與限制。
二、外送茶女安全風險的多重面向
1. 工作型態的流動性
外送茶的核心特徵是「到府」服務,這意味著從業者必須不斷進入陌生環境,且缺乏固定的安全控制條件。客戶可能在旅館、出租套房、私人住宅,甚至是臨時空間約見,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風險難以預測。
2. 客戶篩選的不完善
雖然部分業者或經紀會進行基本的客戶背景過濾,例如透過電話、即時通訊與訂房紀錄確認身份,但仍無法百分之百排除惡意客戶,例如暴力傾向、酒後失控或有偷拍、勒索意圖者。

3. 警力保護的空白地帶
由於產業的灰色性質,外送茶女在遭遇危險時往往難以直接求助警方,擔心牽連自身與經營單位的法律風險,因此多半選擇事後私下處理或向行業內求助,導致第一時間的安全防護缺失。
4. 性別暴力與控制行為
部分客戶在交易過程中,會以「我付錢」為理由強行要求額外服務,甚至採取威脅、肢體壓制等手段。若從業者缺乏有效的反制技巧,極易陷入受害情境。
三、防身術培訓的興起背景
1. 社群經驗分享的催化
在行業的私密群組、論壇與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從業者開始分享遭遇危險的真實案例,並推薦彼此參與防身課程的經驗。這種口耳相傳的安全意識推動,逐漸形成集體共識。
2. 培訓機構的市場導向
一些武術館、格鬥訓練中心與女性安全機構,開始針對高風險職業族群(包括外送茶女、酒店小姐、夜店公關等)開設專門課程,強調「情境式防衛」與「不需強大體力」的技巧,降低入門門檻。
3. 國際趨勢的影響
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地,性工作者的自我防衛培訓早已普遍,甚至由非政府組織或社會運動團體提供免費課程。台灣的外送茶圈逐漸受這種模式啟發,引入類似的培訓概念。
四、防身術培訓的核心內容
1. 基本防衛動作
脫身技巧:面對手腕抓握、肩膀按壓或企圖推倒的情況,利用關節轉動、重心轉移快速擺脫控制。
簡易反擊:以肘擊、膝撞、腳踢脛骨等動作,製造逃脫空間,而非持續對抗。
2. 生活化防衛工具使用
隨身防衛物:防狼噴霧、迷你電擊棒、伸縮警棍。
日常物品應用:鑰匙、手袋、化妝鏡作為暫時性防衛武器。
3. 情境模擬演練
課程中會重現真實的高風險場景,如客戶酒後失控、鎖門限制行動、偷拍威脅等,讓學員在模擬中練習冷靜判斷與快速行動。
4. 心理防衛與談判技巧
除了肢體技巧,防身術培訓也包含心理層面的應對,例如保持語調平穩、使用威懾性言語、拉開安全距離,以及在必要時引導對方將注意力轉移,以爭取逃脫時機。
五、防身術培訓的實際效益
1. 增加自信與安全感
許多學員反映,學習防身術後,即使未曾實際使用,也會在心理上感到更有掌控力,面對陌生環境不再過度緊張。

2. 減少受害概率
雖然無法完全避免危險,但經過訓練者在遭遇突發情況時反應速度更快,能更有效地脫離險境。
3. 促進行業自助合作
有些外送茶女在受訓後,會自發成立「安全互助群」,分享防身技巧、危險客戶名單與緊急聯絡網絡。
六、限制與挑戰
1. 技巧應用的真實難度
在實際危險中,身體力量與環境因素可能限制技巧發揮,尤其在狹窄空間或對手體型優勢明顯時。
2. 心理壓力的干擾
即使受過訓練,部分從業者在面對威脅時仍可能因恐懼而僵住,無法發揮學到的動作。
3. 培訓成本與時間投入
專業課程需要時間與金錢,對於工作排班緊湊的外送茶女而言,持續參加可能有難度。
七、未來發展方向
1. 線上與線下結合
透過線上課程、短影片教學輔助,讓從業者能在空閒時間複習技巧,並在線下實際演練。
2. 行業安全認證制度
未來有可能建立「安全技能認證」,讓有受過防身術訓練的從業者在行業內獲得信任度提升。
3. 結合法律與心理資源
防身術培訓不應僅限於肢體防衛,還需搭配法律諮詢與心理輔導,形成完整的自我保護體系。
八、結論
外送茶女參與防身術培訓班,不僅是對個人安全意識的提升,也是整個行業在自救層面的一種新趨勢。雖然防身術並非萬能,但它提供了在高風險工作中多一層保障的可能性,並促進了行業間的互助與凝聚。未來若能與法律資源、心理支持、科技防護結合,將更有助於提升從業者的工作安全與尊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