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茶工作者常無法報案或求助,因恐懼遭到起訴或羞辱
- g83582
- 6月20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一、前言
在台灣社會,性產業始終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議題。隨著時代的演進,社會對於性工作的討論也漸漸多元,然而,外送茶工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卻並未因此顯著改善。根據許多研究與實務觀察,外送茶工作者常常無法在遇到威脅、暴力、剝削、詐騙等危難時報案或向社會求助。這種無助狀態的核心原因,往往源自於對於遭到警方起訴的恐懼,以及深植社會的羞辱與歧視。
二、外送茶工作者現況簡述
性工作泛指以性為主體,交換金錢或其他利益的工作形式,包含但不限於街頭性工作、按摩店、應召站、網路性交易等。根據不同國家的法律規範,性工作的合法性各不相同。台灣現行法律大致上仍以取締、管制為主,除特定區域外,大部分性交易仍被認定為違法行為。
外送茶工作者族群多元,包括經濟困難者、家庭責任者、弱勢女性、性少數群體等。他們之中不乏因社會結構問題而被迫從事性工作的人,更有許多人原本就位於弱勢地位。這些人本就面臨著社會排擠與資源匱乏,再加上性產業的汙名化,更使他們在遭遇危機時難以獲得社會支持。
三、法律與社會歧視雙重壓力
法律風險
台灣刑法第80條「妨害風化罪」及社會秩序維護法,明文禁止性交易。雖有部分縣市實施「性工作專區」制度,但因實際設置困難、執行不彰,多數外送茶工作者仍需在法律灰色地帶活動。當外送茶工作者遇到客人暴力、詐騙、性侵等情形時,若報警求助,往往面臨被警方以違反相關法規而調查、起訴、甚至羈押的風險。這種情境使得受害者選擇「自我消化」問題,甚至默默承受傷害,不敢輕易暴露自身處境。
社會污名與歧視
除了法律層面的風險外,外送茶工作者還須面對來自家庭、社區乃至大眾輿論的強烈歧視。性工作常被視為「不道德」、「敗壞風氣」的象徵。許多外送茶工作者若被親友發現其職業,可能遭到排斥、嘲笑、甚至失去家庭支持。報案時,警察、社工、醫護人員也可能因個人價值觀,對外送茶工作者有明顯的偏見與不友善對待,甚至質疑受害者「自找的」。這種結構性的羞辱與排斥,使外送茶工作者難以相信社會能真正伸出援手。

四、報案困難的後果
外送茶工作者因為害怕被起訴或遭到羞辱,選擇隱忍不報警,造成了幾個層面的嚴重後果:
犯罪黑數增加
很多針對外送茶工作者的暴力、性侵、敲詐勒索等案件,因未報案而無法統計,形成「黑數」。這讓社會低估了問題嚴重性,也使相關防治政策難以精準制定。
犯罪者更加猖狂
部分加害者深知外送茶工作者報案意願低落,故意對其下手。這種「低風險高報酬」的犯罪模式,助長了對外送茶工作者的侵害行為。
受害者二度傷害
外送茶工作者不僅原本就承受了暴力、損害,報案時還可能遭遇警察的冷嘲熱諷、記者的獵奇報導、甚至網路輿論的公審,身心傷害加劇,信任感崩潰。
醫療與心理資源無法銜接
很多受害的外送茶工作者即使就醫,也可能隱瞞事實,醫護人員無法進行適當協助,影響後續治療及心理重建。
五、外送茶工作者報案求助之國際經驗
全球各國對於性產業的態度不一,部分國家採完全合法化、部分地區則嚴格禁止。荷蘭、德國等國家將性工作視為正當職業,提供勞工保護、醫療支援、報警通報機制。這些國家的研究發現,當外送茶工作者不再擔心被起訴,報案率顯著提高,犯罪率則有所下降。相關資源也能更有效投入外送茶工作者健康、權益維護。
反觀那些嚴格取締性產業的國家,不僅外送茶工作者更難報案,相關犯罪(如人口販運、性暴力、勒索等)反而難以根絕。由此可見,過度打壓不但無助於社會安全,還加劇了受害者處境。
六、台灣現況下的困境
在台灣,儘管性產業的討論逐漸浮上檯面,但多數縣市對於「性工作專區」抱持保守態度,專區遲遲無法設立。現實中,警方取締行動仍然頻繁,許多外送茶工作者只能在暗處工作、隨時警覺,這進一步加重了其壓力與不安全感。
同時,外送茶工作者在法律、醫療、心理等多個層面,皆缺乏友善的申訴、諮詢管道。民間雖有部分NGO、社福團體提供協助,但資源有限,難以全面覆蓋。台灣的外送茶工作者運動也曾多次發起遊行,呼籲尊重性工作權益,然而,政策推動與社會態度改變仍需長時間的努力。

七、制度與社會改革建議
法制鬆綁,保障報案權益
借鑑國際經驗,應思考將性交易行為除罪化,或至少在受害報案時給予免責條款,讓外送茶工作者能無後顧之憂尋求協助。
推動性別與多元教育
加強警察、社工、醫護等第一線人員的性別平權教育,消弭外送茶工作者汙名與歧視,提高服務專業性與同理心。
強化友善通報機制
由政府或NGO設置「外送茶工作者友善通報專線」,提供匿名、保密、免責的通報環境。並保障通報後的後續追蹤與資源連結。
多元媒體宣導
透過影劇、報導、社群媒體等,讓大眾了解外送茶工作者真實處境,去除迷思與偏見,營造尊重多元的社會氛圍。
成立專責協助單位
政府應設立專責單位,針對外送茶工作者設計專屬醫療、心理、法律、社福資源,並加強跨部門合作。
八、結語
外送茶工作者不應因職業選擇而被剝奪基本人權,包括報案求助的權利。唯有透過法律修正、社會觀念改變、資源投入,方能讓外送茶工作者擺脫「只能隱忍」的困境,勇敢為自身安全發聲。台灣社會若能正視並積極處理這一問題,不僅能守護弱勢,更能向「人權進步」邁出重要一步。最終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在安全與尊重中生活,而不再因職業身分而活在陰影與恐懼之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