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茶產業在疫情期間轉向線上招募與接單模式
- g83582
- 6月12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傳統外送茶產業運作模式
外送茶產業源自台灣,屬於一種「特殊行業」的隱晦說法,本質是性服務的外送。過去,外送茶的經營方式多半為「人脈傳遞」或「熟客推薦」,以電話、簡訊為主要聯絡管道,仲介人與消費者、服務者之間,倚賴熟悉的通訊方式及安全機制來維持彼此的信任與交易。外送茶業者多半採用實體廣告或傳單,甚至是夜市、KTV等實體場所拉客,服務範圍多限於特定區域,強調「面對面」與「快速到府」的特性。
然而,這種模式受限於傳統媒介效率、資訊流通不易、招募新血管道受限、被警方查緝風險較高等問題。在疫情爆發前,部分業者已嘗試利用社群軟體、論壇、通訊軟體如Line、WeChat進行行銷與招募,但規模及普及程度有限。
疫情催生數位轉型需求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政府陸續實施居家令、限制餐飲、娛樂場所營業,消費者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傳統外送茶產業因此面臨:
客源驟減:人流減少、消費者出門意願降低,熟客難以維繫,口耳相傳效益減弱。
招募困難:以往在夜店、酒店等場域「現場招募」的新血管道中斷。
安全疑慮:疫情下面對面溝通、現場招募增加染疫風險,雙方皆有顧慮。
查緝風險:警方防疫聯合稽查更加頻繁,實體經營模式曝光風險提升。
這些因素迫使業者思考新的經營模式,數位轉型成為迫切需求。
線上招募與接單的崛起
1. 線上招募模式
外送茶業者紛紛將招募與培訓管道全面數位化。常見作法包括:
社群媒體行銷:在Facebook、Instagram、Dcard等平台張貼徵人訊息,以「高薪兼職」、「彈性工時」等誘因吸引目標族群,並以私訊導入封閉社群。
匿名通訊軟體:利用Line、Telegram、WeChat等匿名、加密的通訊工具,降低被追查風險,並強化招募的隱私性與即時性。
專屬網站:部分業者成立線上平台,介面仿照外送平台,提供女模(服務者)資料、報名表單、常見問題與即時客服,讓應徵者能快速了解產業細節。
線上招募模式不僅突破地理限制,更可篩選出「數位素養」較佳、適應新型服務模式的應徵者。疫情期間許多傳統行業失業潮,讓更多人願意嘗試新型兼職,外送茶業者得以吸納大量新血。

2. 線上接單與客戶管理
接單模式也因應疫情「無接觸」趨勢,採用數位化流程:
官網/社群帳號下單:消費者可直接於官方Line、Telegram或網站填寫需求表單,包括地區、預算、特殊需求等,減少語音通話產生的尷尬與風險。
自動化配對系統:部分業者採用AI或後台自動化工具,根據客戶條件與服務者供給狀況,智能化快速配對。
行動支付與電子錢包:推動無現金交易,降低現金流動與面交感染風險,亦提升客戶隱私保護。
這種模式讓交易過程高度隱密、低接觸、效率提升,雙方均可即時獲取訊息,大幅提升滿意度與回購率。
疫情下線上經營的產業影響
1. 行業規模與競爭態勢
疫情下線上外送茶產業的規模迅速擴大,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因進入門檻降低,出現大量新業者和兼職「一人公司」。競爭白熱化導致部分業者提高服務質量,或推出優惠與創新服務以吸引消費者,例如VIP會員制、點數回饋、嚴選模特兒等。
2. 人才招募與流動
線上招募的便利性加速人力流動,服務者可同時註冊多家平台、比價、比較福利,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合作對象。這也推動業者重視「人才管理」,提供更佳的保護機制、培訓系統與福利設計,提升服務者忠誠度。
3. 客戶管理與服務升級
數位化經營可記錄顧客偏好、歷史訂單、消費紀錄,業者得以依據大數據分析,提供更個人化的推薦與服務。例如,根據客戶過往偏好,推送新上線的服務者,或根據消費習慣給予折扣碼,提升顧客體驗。
4. 灰色地帶的法律與風險
外送茶產業本質屬於法律灰色地帶。線上經營雖然提升隱密性與效率,但也加重法律風險,尤其是平台資訊留痕、金流監控等問題。一旦被警方掌握平台伺服器、聊天紀錄,整體運作將一舉瓦解。業者需平衡效率與風險,採取多重備援、匿名化、資訊去中心化等策略以自保。

線上模式的困境與挑戰
平台詐騙猖獗:疫情期間線上平台爆增,但也衍生假平台、詐騙陷阱,不論是消費者還是服務者都有可能落入圈套。部分業者甚至以招募為名誘騙資料、騙取保證金,導致市場信任度下降。
身分認證與安全管理:線上招募難以有效驗證應徵者身份,服務者可能遭遇暴力、勒索等安全威脅,或有未成年少女誤入。
產業惡性競爭:資訊流通加快,價格戰激烈,惡意誹謗與抹黑、盜用照片等現象層出不窮,破壞行業生態。
法律規範加強:隨著警方加大網路巡邏與數位取證力道,業者需要不斷更新防護技術,如即時刪檔、加密傳輸、短暫訊息等,增加經營成本。
疫情後產業未來展望
隨著疫情進入新常態,數位化已成外送茶產業的基本門檻。未來,產業或將走向下列趨勢:
高度匿名與去中心化:利用區塊鏈、加密技術強化隱私保護,甚至分散式平台運作,減少單點風險。
智能推薦與數據化經營:持續發展AI配對、精準行銷、客戶分級管理,提升經營效率與個人化服務體驗。
專業分工與品牌化:部分業者將強調專業經營、服務質量與品牌形象,提升產業形象,吸納中高端客群。
與其他平台跨界結合:可能結合直播、交友、娛樂等產業,擴大服務型態與市場規模。
社會觀感與倫理討論
外送茶產業在疫情期間的線上化,是順應時代與環境所產生的產業變革。但其本質仍與社會道德、法律存在爭議。支持者認為,產業數位化可提升服務者自我保護與選擇權,促進資訊透明;反對者則認為,容易助長未成年涉入、人口販運、性剝削與犯罪行為。政府、民間組織及平台業者如何攜手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加強教育宣導、落實法令,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結論
疫情雖帶來災難,卻也加速產業轉型。外送茶產業在疫情期間轉向線上招募與接單模式,是數位時代產業自我調適與生存的體現。無論從經營效率、產業規模、人才管理還是服務創新來看,線上化都為產業注入新的動能。然而,行業的灰色本質與新興風險,也提醒社會需正視其帶來的種種挑戰,尋求在保障個人權益與維護社會善良風俗間的平衡。如何因應法規調整、強化平台治理、完善服務者保護,並導入科技以保障消費者安全,將是未來外送茶產業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