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外送茶業界興起退休安養基金規劃,幫助高齡從業者規劃晚年生活安全

  • g83582
  • 11月2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台灣自1990年代以來,隨著都市化、消費型社會與網路媒介興起,外送茶成為一種結合即時通訊、匿名支付與客製化服務的地下性交易形式。此產業雖非法定職業,但其規模龐大、從業人口穩定,並形成特有的勞動文化。然而,大部分從業者均未納入社會保險體系,也無退休金、勞退或醫療補助可言。


根據非官方估計,全台約有2至3萬名女性在不同型態的外送茶平台活動,其中約三分之一年齡超過40歲,顯示行業內逐漸出現「高齡化」現象。這些中高齡從業者多數面臨身體健康衰退、客源減少、居住困難與家庭斷裂等困境,成為社會隱形的弱勢群體。


在此背景下,部分從業者與平台業者開始思考:是否有可能建立一種內部互助型「退休安養基金」,為這個非正式勞動群體提供長期的生活安全?這種探索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涉及法律承認、社會接納與道德評價等複雜層面。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架構


傳統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建立於正式就業關係之上,以企業僱傭與薪資扣繳為基礎。然而,隨著零工經濟與非典型就業崛起,越來越多勞動者游離於制度邊界之外。性工作者尤其如此,她們的勞動關係不被法律承認,導致無法參與任何官方保障體系。


根據Beck(1992)提出的「風險社會」理論,當代社會的風險逐漸從自然災害轉向制度性排除。對外送茶從業者而言,「沒有制度」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此處的退休安養基金正是一種「次級制度創造」(secondary institutionalization)現象:即被排除者在制度空白中自建規則、重構信任。


同時,女性主義學者如Patricia Hill Collins(2000)亦指出,邊緣女性的經濟自主往往透過非典型渠道展現,並以互助網絡形成替代性的社會安全機制。外送茶安養基金可視為此一理論在東亞脈絡下的具體實踐。


第三章 台灣外送茶產業的結構與高齡化現象


外送茶產業可區分為三層結構:


個人接案型:透過社群媒體自營客源,缺乏組織保障;


中介平台型:由行政人員管理、收取仲介費,具制度雛形;


團隊運作型:由多名成員共享資訊、設有安全支援群。


近年來,第三類型快速增加,並出現內部規章、互助基金、心理支援群組等新興制度。這些組織開始注意到成員年齡上升的現象:部分「資深茶女」年齡達50歲以上,仍持續工作維持生計。


高齡化帶來的問題包括:


健康風險:長期夜班、壓力與暴力威脅導致慢性疾病;


經濟不穩:收入浮動、無儲蓄制度;


社會孤立:身份隱蔽導致缺乏社會支持;


再就業困難:難以轉型其他行業。


這些因素迫使產業內部尋找「終身安全」的新模式,也促使退休安養基金構想逐漸成形。


第四章 基金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最早的外送茶安養基金可追溯至2021年台北地區的「茶女互助會」,由十餘名資深從業者共同發起。她們以每月定額提撥500至1000元方式累積共同資金,用於緊急醫療、退休補貼與葬儀協助。隨後,這種模式被其他縣市模仿,逐步發展成數個區域型基金。



中年外送茶從業者在會議中討論安養基金的運作模式,桌上放著文件、咖啡與筆記,背景張貼著「RETIREMENT PLAN」海報。畫面象徵女性自主、理性規劃與產業團結的象徵時刻。這張圖片展現了外送茶群體的制度覺醒。她們以理性的會議討論取代過去的被動生存,開始為未來籌劃安全網,標誌著從「無保障」走向「自我治理」的集體轉型。
集體退休基金會議中的行動決策

基金運作具有幾項特點:


匿名制帳戶:避免身份曝光,但透過加密驗證確保真實性;


區塊鏈紀錄:所有收支透明可追蹤;


自治公約:明定資格、提撥比例、領取條件;


外部監督:邀請律師或社工志工擔任顧問。


這些制度的存在,逐漸改變外送茶圈內的信任文化。原本以「口頭信用」為主的關係網,開始轉變為具規則、可預測的組織化結構。


第五章 法律與稅務困境


然而,基金在實務上仍面臨多重挑戰。首先,由於性交易在刑法第231條仍屬違法(除特許區外),基金若以職業組織登記,恐觸及「促進性交易」之嫌。其次,銀行無法為未具合法身份的組織開設帳戶,導致資金管理常以私人帳戶或加密貨幣進行,增加風險。


部分律師建議以「婦女經濟互助會」或「匿名勞動合作社」形式登記,避開直接與性交易掛鉤的字眼。也有平台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由公益法人代管資金,確保合法性與透明度。


稅務方面,基金若產生投資收益或捐款收入,依現行法規可能需繳納所得稅。因此,業界倡議建立「性工作者特別社福基金條例」,仿照農漁會互助金制度,給予特例地位。這不僅能降低法律風險,也有助政府掌握行業規模,促進勞動保障正規化。


第六章 心理重構與社群認同


退休安養基金不僅是財務機制,更具有心理療癒與社群建構的功能。許多資深從業者在參與基金後,首次體驗「共同未來」的概念。她們不再只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共享命運的群體」。


基金會定期舉辦理財教育、健康檢查與心理諮商課程,協助成員認識長期風險。這些活動提升了自尊感與群體歸屬,也促進了去污名化。

有成員表示:「我開始敢告訴自己,我的工作雖被社會否定,但我有能力照顧自己和同伴,這就是尊嚴。」


這種主體性覺醒,使基金成為女性自主運動的延伸形式。它不只是金錢儲蓄,更是一種社會資本的累積。


第七章 跨界合作與創新金融應用


為解決資金管理與合法性問題,部分基金嘗試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2024年起,有兩家新創公司推出專為非典型勞動者設計的「匿名儲蓄App」,允許使用化名開戶、小額投資與保險功能。

此外,民間社福組織也與地方政府洽談,嘗試以「婦女自主基金」名義獲得合法認可。這種跨界合作為外送茶產業帶來新契機,使其逐漸轉化為具有社會企業色彩的自治體。


部分平台甚至設立「安養顧問職位」,聘請理財師與退休規劃師協助成員擬定長期策略。這種制度創新,顯示外送茶圈正在逐步專業化,並嘗試與社會主流制度對話。


第八章 國際比較與政策啟示


在荷蘭、德國與紐西蘭等國,性工作者已被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可依法參與退休金與健康保險。這些制度的共同特徵是「承認勞動性、排除道德審判」。相較之下,台灣對性工作仍停留於刑罰與管理思維,導致制度性排除。


外送茶安養基金的出現,正好為政策改革提供實驗樣本。若政府願意以「非典型自主勞動者」的角度承認這些基金,可透過三步驟推進制度化:


建立中介組織登記制:允許以合作社或互助會名義登記;


開放參與基本勞保與健保:以匿名編碼保障隱私;


設置公私協力基金平台:結合民間資金與公共資源。


此舉不僅能提升社會公平,也有助降低高齡貧困與醫療排除現象。

馬匹在遼闊綠野中靜立,背後遠山清晰,象徵穩定與自由。此構圖隱喻高齡外送茶從業者在基金制度支持下的安定與尊嚴人生。這張圖以馬作為「勞動與尊嚴」的象徵,傳達外送茶工作者老年後依然能昂首而立的意象。它寓意著由基金制度帶來的自由、安全與生活延續性,讓人看見職業老去的尊嚴之美。
安享晚年的象徵畫面

第九章 社會意涵與文化轉變


退休安養基金象徵性工作者由被動求生轉向主動規劃未來的文化轉變。它重新定義了「職業尊嚴」與「社會參與」的概念。當從業者開始為老年生活投資,意味著她們不再只是被社會排斥的邊緣人,而是具有未來想像與責任意識的公民。


同時,基金運作也促進跨世代的知識傳承。年輕成員可向資深者學習理財與自我防護;年長成員則獲得社群尊重與穩定支持。這種互惠機制,形成了具備社會連帶感的內部文化。


在長期觀察中,外送茶安養基金成為「產業去污名化」的重要載體——它讓社會看見,性工作者也能建立紀律、互助與制度責任。


第十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外送茶業界的退休安養基金是非正式勞動者在制度真空中自發產生的社會創新。它反映出:


對未來的自我責任意識提升;


對制度排除的回應與挑戰;


對性工作正當性的社會再思考。


政策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推動「自主勞動保障法」:允許非傳統職業建立合法退休與保險機制;


(二)鼓勵民間合作社制度化:提供低門檻登記與稅務減免;


(三)導入金融科技支持:運用區塊鏈、加密帳戶強化透明度;


(四)培育理財教育與健康管理課程:從財務轉向整體福祉;


(五)促進社會認同與公共對話:讓性工作議題從道德辯論轉向社會政策討論。


最終目標,不僅是保障外送茶從業者的晚年生活,更是為所有非典型勞動者建立一個有尊嚴的老年未來。當社會能正視這群女性的老去,就意味著台灣社會的成熟與包容正在真正發生。


延伸閱讀



加入我們的郵件列表

感謝您提交!

  • Facebook Black Round
  • Twitter Black Round

© 2035 育兒博客

由 Wix 提供支援和保護

500 Terry Francine St. 舊金山, CA 94158

Tel: 123-456-7890

Fax: 123-456-7890

bottom of page